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 李启富

编者按:

随着生活节奏和压力的日益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日益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本文通过对高血压发病原因(原醛症)探讨,比对多种检测方法和不同厂家测试结果,以期对临床选择优质检测方法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系已发表文章改写,原文包括《两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比较》(发表于中华内分泌杂志外科杂志2019年10月第13卷第5期)和《不同方法检测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比较》(发表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年11月第35卷第11期)。

我国“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1]。高血压患者中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长期使用降压药治疗,但其中有2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病因,即继发性高血压,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其常见的原因(图1)。

图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过量的醛固酮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临床表现高血压伴/不伴有低血钾。占高血压患者的5-10%,预测我国有近2000万原醛症患者。其中1/3的原醛症患者可以通过肾上腺手术治疗,达到控制高血压的效果[2]。由于原醛症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早期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对于改善这类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3]。

正确诊断原醛症需要对血浆醛固酮、肾素进行检测,因此准确的检测血醛固酮和肾素的浓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在过去几十年,原醛症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病(在高血压人群中不到1%),导致这种假象一方面是疾病筛查意识淡薄,而另一方面:醛固酮无国际标准品;肾素活性检测的弊端;某些生产厂家质量意识淡薄、实验室未严格执行室内质控、缺乏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室间质评等原因导致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检测结果不尽人意,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目前醛固酮浓度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质谱法。质谱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势,作为醛固酮浓度测定的 “金标准” [4],但因其成本及检验技术要求较高,临床开展受限[5, 6],故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但是鲜有实验室将其与质谱法比较并验证其准确性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团队开展了以下研究:

比较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质谱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7]。研究纳入了健康志愿者13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名,确诊原醛的患者23名。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三个厂商)、质谱法检测其血浆醛固酮浓度。

结果显示三种检测方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人群中采用质谱法、化学发光法(索灵、迈瑞、某国产试剂)、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的检测值分别为51.8(34.7-80.2)、84.5(59.4-129.0)、99.8(64.2-157.6)、114.2(99.1-142.0)、243.4(207.1-303.6)。理论上,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均存在抗原抗体非特异性结合[8],故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醛固酮浓度检测值均高于质谱法。以质谱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为“金标准”,对化学发光法(索灵、迈瑞、某国产试剂)、放射免疫法血醛固酮浓度检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图2)。

质谱法与化学发光法(索灵、迈瑞)测定血醛固酮浓度呈正相关(r=0.776,P0.05)。质谱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血醛固酮浓度呈低度正相关(r=0.338,P


图2

化学发光法因重复性好,安全快速,已成为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主流方法,且我国现已有多个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上市,但探索其准确性的文章不多,尚未见与进口检测系统进行比对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团队还研究了两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比较,旨在了解国产迈瑞与进口索灵醛固酮、肾素浓度的相关性(图3),建立健康成人立位醛固酮(PAC)、肾素浓度(PRC)的参考值范围。研究纳入143例健康成人及7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例)的PAC、PRC。

结果显示,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的PAC呈高度正相关(r=0.914,P<0.01),PRC亦呈高度正相关(r=0.977,P<0.01),国产迈瑞检测系统可应用于临床。以(P2.5-P97.5)建立成人立位PAC及PRC的95%参考值范围,国产迈瑞检测系统测立位PAC及PRC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9.4~473.3pg/ml和3.6~98.3uIU/ml。


图3

综上所述,原醛症的检测“大有学问”。不同方法测定的醛固酮和肾素的浓度存在较大差异,且检测值的准确性受不同厂商生产的检测系统影响。此外,国内个别厂商生产的检测系统准确性较差,临床上应谨慎选用质量可靠的检测系统。

李启富 教授

作者介绍: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内分泌科主任,重庆市糖尿病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重庆医师协会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2013年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20余项;发表论文SCI50余篇(如DiabetesCare, Hypertension, JCEM)。
研究方向:原醛症;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1] Wang Z , Chen Z , Zhang L , et al.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 Circulation, 2018:CIRCULATIONAHA.117.032380.
[2] Funder J W, Carey R M, Mantero F, et al.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 Case Detection, Diagnosis, andTreatment: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J ClinEndocrinol Metab,2016,101(5):1889.
[3] Paul Milliez, Xavier Girerd, Pierre-Fran,oisPlouin,et al. Evidence for an increased rate of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J].45(8):1243-1248.
[4] Funder J W, Carey R M, Fardella C, etal. Case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aldosteronism: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J ClinEndocrinol Metab,2008,93(9):3266-3281.DOI: 10.1210/jc.2008-0104.
[5] Camenzind A G, Gugten J G V D, Popp R, 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mmuno-MALDI (iMALDI) assay for angiotensin Iand the diagnosis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J]. ClinicalProteomics,10,1(2013-12-20),2013,10(1):20.DOI: 10.1210/jc.2015-4061.
[6] Auni J, Kari S, Jarkko R, et al.Combination of LC-MS/MS aldosterone and automated direct renin in screening forprimary aldosteronism[J]. Clinica Chimica Acta,2014,433(7):209-215.DOI: 10.1016/j.cca.2014.03.015.
[7] 郑枫凡,宋颖,杨淑敏,等..不同方法检测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比较[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11(25):8-11.
[8] Tuhan H U, Catli G, Anik A, et al.Cross-reactivity of adrenal steroids with aldosterone may prevent the accuratediagnosis of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J]. Journal of Pediatric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15,28(5-6):7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