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出席2020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时表示,新冠病毒的传播出现新课题——环境传播,需要科学家寻找规律并研究预防措施。他同时强调,进入冬季流感高发季,流感、新冠在症状上相似,诊断上如何快速将两者区分开,也给医务人员带来新挑战。
 
钟南山院士
  
新冠疫情防控:“环境传人”值得注意
 
7月以来,各地本土散发疫情陆续出现,全球疫情在入冬之后尤为严峻,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近日,四川成都,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东宁市,辽宁大连等又报告出现本土病例。
 
钟南山指出,目前国内疫情防控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境外输入,二是新冠病毒通过环境进行传播。“冷链外包装的病毒会不会使人感染?病毒浓度达到多高会出现感染?病毒能够存活多少天?这些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找出规律,研究预防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面对今年的冬春疫情的防控,要做好“防人”“防物”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严防境外输入,守好“国门”;另一方面,考虑道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情况,只要涉及境外输入的人和物,都要做好核酸检测,这是早期发现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冬春季还是流感高发季节,钟南山说,这对医生准确鉴别和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流感病人出现发烧流涕、全身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与新冠肺炎的症状是相似的,到底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要快速、准确诊断才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分流。”
 
在新出现的挑战面前,需要研发出更加高效、精准的检测技术。
 
加紧研发快速检测技术
 
回顾这一年中国的抗疫经验,钟南山院士提到,关键还是做到了四早:早防护、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其中早诊断、早隔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拥有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发挥巨大作用,在预防、上游防控、早期诊断等方面,助力取得决定性抗疫成果。”如金域医学凭借核酸检测技术能力和冷链物流网络,全集团“一盘棋”部署,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核酸检测,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检测2900万人份,成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有益补充。
 
此过程中,科技对疫情防控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金域医学之所以能够在核酸检测上发挥重要作用,离不开与各科研力量的通力合作,持续推进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的前沿技术研发、临床转化及技术推广。”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说。早在2018年,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金域医学联合成立“临床呼吸道病毒诊断与转化中心”,钟南山院士亲自担任主任。该中心,两年来为金域医学病毒检测能力的提升,作了技术和人才积累,为抗击新冠肺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
 
据悉,金域医学3年前还成立了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今年,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的阵容已扩大至45人。由钟南山院士出任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晔光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科主任侯凡凡院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院士、上海市儿童医院曾溢滔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谭蔚泓院士等担任委员会顾问,37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会委员,共同推动金域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新增9位委员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根据各地疫情防控的要求,金域医学分别与钟南山院士、侯凡凡院士、谢晓亮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开展关于新冠肺炎病毒药物筛选、快速检测以及溯源的研究工作。比如金域医学与吕坚院士已经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病原体快速检测研究开展合作,一起研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以满足当前新冠病毒新发展的检测需求。
 
吕坚院士
 
据悉,2020年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是金域医学一年一度的重大科技研讨会。今年,研讨会共聚集了钟南山院士、陈晔光院士、陈润生院士、侯凡凡院士、张学院士、谭蔚泓院士、谢晓亮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院士、吕坚院士等9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的500位临床、检验、病理及医学大数据等领域的专家,聚焦当前最关心的“新冠疫情防控”和“大数据驱动医学持续发展”两个话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科技抗疫与数据驱动医学发展的当下与未来,推动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