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引发了各界对于新发传染病的关注。为提高新发、突发及常见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的沟通,2021年7月9日下午,第三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进展研讨会在北京工大建国饭店开幕。
 
此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生化学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检验医学网主办。
 
专家致辞
 
 
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王雅杰教授主持,首先邀请北京地坛医院金荣华院长致开幕词,金院长在致辞中指出:
 
新冠肺炎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2020年是奋战的一年,检验和临床携手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使我们能够纵向的思考在传染感染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一是近年来地坛医院在感染传染领域的优势学科正得到蓬勃发展,在全国有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二是从传染病专科医院变成了综合性医院,我们正在变强,表现在重症救治过程中我们创造了新冠肺炎的低病亡率,表现在我们以病人为中心构建所需学科的特色;三是交叉多,地坛医院所有学科的发展均绑定了感染和传染,所以学科交叉多,这正是我们有别于其他综合医院的特点,这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北京地坛医院临检中心在此次疫情中贡献突出,为了更好的辅助临床救治,检验科为新冠患者开展了一百多项检测项目;为了协助疫情防控,检验科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一万例。我们还与国家CDC联合成立病毒实验室,开展新冠肺炎的病毒学检测。金院长希望我们检验人走精准诊疗路线,善于发现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拓思路,大显身手。
 
 
会议第二项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检验科王培昌主任致贺词。
 
王主任在致辞中讲到医学检验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表现出了突出的地位,新发地首位患者不是临床发现的,而是检验人员独立诊断、判断、上报的,实验室检测在新冠肺炎防控和重大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作用十分关键。本次研讨班的举办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个学习班的内容聚焦了基因变异、检测技术进展、免疫检测进展等实验室检测前沿理论和技术。也聚焦当下大家格外关注的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进展。本次研讨会将推动感染性疾病检测技术瓶颈的解决,能引领我们国家感染性疾病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代表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祝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也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学术盛宴正式拉开序幕,在座的听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检验、临床、医药辅助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厅座无虚席,大家满怀热情地期待专家们的精彩演讲。
 
专家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效友教授,作《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临床评价》主题报告。
 
陈教授就目前实验室结核病相关的检验项目结合临床治疗为我们带来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临床医生需要结合相关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谭文杰教授,作《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研究》主题报告。
 
谭教授的报告从新冠病毒的发现、鉴定、测序、诊断技术研发、疫苗研发、变异监测及功能影响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介绍。特别感谢谭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中所做出的特别贡献,在这场战役中,他们是无名英雄。
 
 
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作《COVID-19感染与免疫风暴》主题报告。
 
李教授从细胞因子风暴、自身免疫风暴、自身抗体风暴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关于COVID-19感染引发免疫风暴的研究成果。信息量大、内容前沿,为更好的指导COVID-19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丽艳主任,作《HCV实验室检测问题分析》主题报告。
 
报告从感染现状、筛查关怀、面临挑战、治疗目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丙型肝炎,指出及时、准确诊断HCV感染,科学规范地指导抗病毒治疗主要依赖于实验室。
 
 
北京协和医院杨启文教授,作《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进化和变异》主题报告。
 
通过杨教授的报告我们了解到Hv-CRKp已在我国出现,耐药性、致病力强,需引起临床关注ST11-K47或ST11-K64两种型别的菌株是目前发现的肝脓肿Hv-CRKp重要菌型。ST11-K64型别的菌株是目前发现的血流感染Hv-CRKp重要菌型。Hv-CRKp耐药基因多以KPC为主,毒力多以cps和沙门菌素、气杆菌素为主,已发现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共存于同一质粒的情况,需警惕此类质粒的传播。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李伯安教授,作《核酸质谱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在临床检验领域,质谱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技术平台,核酸质谱可用于耳聋基因分型、药物基因组、肿瘤基因甲基化、多重病原体检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李教授的演讲引起在座同仁们的热议,可见大家对于新技术的热盼。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磊教授,作《HBV-RNA-慢乙肝精准诊疗的新认识》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HBV-RNA是近年来乙肝领域的热点检测指标,血清HBV RNA是cccDNA可靠的替代标志物。相比较DNA,pgRNA是预测HCC风险更好的指标,HBV RNA可预测停药后复发风险,HBV RNA是多种乙肝在研新药的作用靶点或疗效评估指标。高临床价值的新指标+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助力乙肝精准诊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岱教授,作《生殖道病原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主题报告。
 
生殖道病原体联合检测技术利用导流杂交检测平台一次取样、同步检测多种病原体,避免误诊误治,利于发现混合感染和无症状感染,改善我国支原体诊断相对混乱的局面,避免过度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屈晨雪教授,作《脓毒症的止血功能变化》主题报告。
 
报告中讲述脓毒血症的概念、生理机制、止血功能变化、检验指标变化等几个方面,指出脓毒症起始于感染,经过细胞因子风暴引起凝血功能变化,最终导致器官功能损害。
 
 
中日友好医院鲁炳怀教授,作《质谱在临床微生物中的应用拓展》主题报告。
 
MALDI TOF质谱仪满足微生物鉴定加速走向自动化的趋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指出目前MALDI TOF仍然存在需完善和关注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峰教授,作《免疫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通过感染免疫学基础研究、病例分析、机会性感染、健康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对于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展望:宿主免疫综合评估可以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实验室依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杰教授,作《淋巴细胞亚群和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通过流式细胞术开展情况、免疫学相关知识、淋巴细胞亚群及CD64指数相关病例分析三个方面精彩汇报。告诉同仁们淋巴细胞亚群与CD64指数相结合,能够给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尤其感染脓毒症时,要关注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其在疾病中的变化,对病人的预后和治疗有帮助。
 
 
山东省立医院刘义庆教授,作《高敏乙肝核酸检测临床应用》主题报告。
 
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的HBV DNA定量检测,才能保证更准确的协助临床治疗。采用高敏HBV DNA持续监测抗病毒疗效,以便及时发现OBI、LLV,避免耐药及提供更加精准临床决策点。长期有效的HBV DNA 控制有利于降低肝细胞癌风险,抗病毒治疗患者每3-6月高敏HBV DNA检测评估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刘燕敏教授,作《自身抗体在病毒性肝炎中检测的意义》主题报告。
 
鉴于HBV和HCV的高发病率和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前评估很有价值,必要时肝组织活检。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自身抗体的监测很有必要。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胡守奎教授,作《幽门螺杆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及研究进展》主题报告。
 
报告从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特点、Hp的病原学及培养特性、Hp的基因及分子特征分析、Hp的实验室检测、Hp的研究方向及进展几个方面带给我们对于Hp全面的认识,也帮助我们找到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阳梅芳,作《基于PCR技术的临床产品研发及应用方向探讨》主题报告。
 
报告有三方面内容,分别是PCR技术概述、PCR技术临床产品的研发、PCR技术应用方向探讨,为运用好PCR技术提供参考。
 
 
最后王雅杰主任进行总结性发言。
 
王雅杰主任说到第三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研讨会在各位领导、专家、通道的支持下成功举办,相信大家在过去的一天半里收获满满。本次研讨会覆盖了常见传染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从研发、临床应用到前沿技术进展,内容丰富。会议现场签到168人,线上听课8516人次,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机会。感谢所有人对于研讨会的支持和指导,期待与各位同道2022年5月份第四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研讨会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