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新版诊疗方案重大变化
2020-03-06 11:3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距离两周前发布的上一版诊疗方案,新版方案对传播途径、诊断标准等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血清学检测、病理改变、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救治等相关内容,并首次提到了“境外输入性病例”。
“血清学检测”追踪隐性感染
新版方案在病原学检查基础上,新增血清学检测。疑似病例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可判定为确诊病例。
血清学检测加入后,疑似病例排除的准确率也相应提高。新版方案对于疑似病例的排除也加入了“抗体标准”:“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告诉中新社记者,方案中提到的血清学检测针对的是抗体检测。“有的抗体出现得早,有的抗体出现得晚,比如IgM抗体出现得较早,IgG出现得较晚。抗体出现得晚,可能因为有些人是隐性感染,最初查抗原没查到,但可以后来再看抗体出现了没有。甚至有些无症状的人,也可以查抗体。”
曾光表示,抗体不但对新冠肺炎诊断,而且对流行病学调查都非常重要。“如美国也可以查一查近期流感死亡的1万多病例的血清,里面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
“病理改变”助力治疗用药
新版方案增加了“病理改变”部分。按照大体观、镜下观分别对“肺脏、脾脏及肺门淋巴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肾上腺、食管、胃和肠管等器官”进行描述。
这是第一次在诊疗方案中出现病理改变的描述,来源于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曾光表示,尸检对于治疗很重要,知道哪里发生病变,都涉及什么器官。“可能过去大家重视的是肺炎,控制的是肺。病理解剖可以发现其他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淋巴系统受到的影响,对治疗、用药、判断治愈都很重要。”
尸检由病理学家完成。“对新冠病毒认识的过程中,听到病理学家的声音非常好。这样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了,认识的深度也不一样了。”曾光说。
特殊群体救治更细化
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救治在新版诊疗方案中得到突出。如增加了对孕产妇和儿童的临床表现描述,重型病人也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定义,还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曾光表示,孕妇得流感也比一般人也严重得多。甲流孕妇病死率约是普通人的20倍,冠状病毒还没有统计数字。无论如何,孕妇的防护肯定要比一般人更严格。增加儿童的发病症状描述,对于儿科医生来说也容易识别。
新版方案还提示,儿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虑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患有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孕妇应积极终止妊娠,剖腹产为首选。
北京某呼吸内科专家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还没证据证实新冠病毒可以经由母婴传播,但诊疗方案提到可以终止妊娠,是为了保护母亲,因为胎儿对患病的母亲是很大负担。
“境外输入病例”防控是关键
新版方案还首次提到了“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传播和扩散。”
如何做好输入性病例的检测和防控?曾光认为,既要了解国外疫情的流行程度,也要知道这个国家跟中国的人员来往情况,从海关出入境检疫就开始注意,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高、中、低风险,采取不同措施。
“当然,在边检时只有明显发热症状可以查出来。因此,有时候国外一些疫区来的人,也要让他医学观察14天,有发病的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曾光说,防控境外输入现在可能是中国很多地方的主要工作,还是要有早发现早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