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紧急上报!这个小小的寄生虫,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2023-05-16 10:03 文章来源:
作者:闫昕伟 马琪琪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医院
疟疾作为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70年代曾居河南省各种传染病发病之首,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过几代疟防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省已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
所以此病例是我从医20多年来发现的第一例疟疾病例,也是宜阳县30多年来发现的首例疟疾病例(输入性疟疾)。引起了我实验室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重要作用。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临床常通过疟原虫检查用于疟疾的诊断及判断疟疾的进程。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厚、薄血膜染色镜检,从受检者外周血液中检出疟原虫则是疟疾确诊的依据。
病例摘要
患者:男、59岁,因“发热、胸闷、气喘、腹泻4天,意识模糊1小时”入住我院急诊科。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多年前行痔疮手术,无输血、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原籍,曾移居非洲多年,1周前返回原籍。
初步诊断:1. 意识模糊查因: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血管病?代谢性?2. 发热查因:肺部感染?疟疾?流感病毒感染?脓肿?
实验室相关检查
案例分析
该患者入院检查,血常规结果为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同时出现多项报警信息,查看血细胞散点图,WDF通道显示:在中性粒细胞散点图下方出现一片明显的蓝色散点,血小板直方图异常。
工作人员立即执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疟原虫环状体结构。和临床沟通询问病史,患者有非洲旅居史,怀疑疟原虫感染。实验室其他异常指标:生化肝酶、尿素、肌酐、心肌酶、降钙素原均明显升高,考虑多器官功能损伤;又通过疟原虫抗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更加确定了临床诊断:疟疾。立即上报县疾控中心,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下形态:
知识点延伸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该病例诊断为“恶性疟疾”,易引起脑型疟疾,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
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疟原虫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同时制作厚、薄两种血膜,如果在厚血膜查到原虫而鉴别有困难时,可再检查薄血膜。恶性疟在发作开始时、间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能提高检出率。
理想染色结果:RBC呈淡红色或淡紫红色;疟原虫胞质呈蓝色;核呈深紫红色;疟色素呈棕褐色。
结果判读:未找见或阴性(厚血膜在油镜下最少检查100个视野或整个厚血膜未查见疟原虫方可判为阴性)、找见或阳性(血膜中查到疟原虫判定为阳性)。
总结
外周血细胞形态是检查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上的异常,此外还可以及时发现疟原虫等寄生虫感染。
实验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加快了临床检验科血液样本的检测速度,提高检验准确度,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检验人员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培训,重视仪器报警信息,熟悉仪器各类异常图形的表现,做好与临床沟通,可有效避免疟疾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疟疾诊断标准》,2016年6月1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