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恒广 邢鼐

单位: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图片

2023年05月11日神经内科医生反馈,病人肌酐第二次结果与历史不符,希望检验科帮忙找下原因。本着为临床服务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开始了我们的“揭秘之路”。

   

图片


首先查看每日室内质控高低值均在控,定标曲线没问题,室内温湿度良好,水机正常,检测过程无意外情况出现。


我们再次确认检验系统该病人的两次结果,5月8日肌酐:48μmol/L,5月11日:241μmol/L。接着找到5月11日病人血标本(编号552号)观察标本条码清晰且血清颜色清亮。


便继续查找生化仪器原始记录,仪器已开通双向功能,经搜索(输入条码后5位:01251)机器显示结果与传输到系统一致即肌酐241μmol/L,结果无传输错误。


于是对该标本重新复查,用原机器AU5800仪器手工输入医嘱项目(肾功、葡萄糖随机、电解质),再用另外一台AU5400仪器手工输入病人医嘱项目(肾功、葡萄糖随机、电解质),复查结果显示肌酐却变为正常值,其他结果无明显变化,见图1、表1。

       

image.png

图1 血标本(a、b、c)三次检测结果


表1 三次结果数据汇总

image.png


仪器识别传输无误,结果除肌酐指标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大,难道是加过肌酐试剂?


经询问值班老师加了一次试剂,但是根据仪器提示信息该标本是在换试剂之前做的(报告审核时间:13:46,14:20添加的试剂)。


在排除血标本、识别传输、试剂变动的前提下,那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是不是其他标本也存在肌酐有类似情况?


于是调取该标本(编号552)的前后含肌酐项目的标本(选取编号:546、548、551、555、559、565),编号546、548为门诊病人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编号555、559、565标本血肌酐结果与其对应的历史基本相符,见表2。


表2 肌酐检测结果(单位:μmol/L)

image.png

  

此时我们注意到了编号551的标本是肾内科的尿液标本,且尿肌酐为16978.21μmol/L,而552号便是紧跟着551号尿标本后的血清标本,所以猜测是否存在高肌酐值的尿标本检测后会对血清标本“藕断丝连”即携带污染。



图片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请当晚值班人员帮忙验证仪器是否存在携带污染,在编号551标本前放置蒸馏水做空白,然后在标本后跟随3个含蒸馏水的日立杯,见图2。

    


image.png


图2 肌酐携带污染验证试验


结果发现尿液标本后的蒸馏水中可以检测出肌酐值,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说明仪器在值尿肌酐检测后会对下一个标本有携带污染,并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见表3。   

   

表3 肌酐检测结果(单位:μmol/L)

image.png

 

经过推理与验证,该病人肌酐一过性增高的可能原因找到了。把这个情况告知专业组长,第二天经过与专业组长、仪器、试剂厂家一起查找具体携带污染源,发现“藕断丝连”是因为样本针有轻度弯曲清洗不干净导致的携带污染,不存在其他干扰,如:试剂、比色杯携带污染等。


案例总结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必备的检验仪器,具有高准确、高精密和高效率的特性。使用中如出现携带污染现象,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导致检测结果失真,误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1]


携带污染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每次都出现,当出现时质控结果往往在控。因此,实验室必须尽可能地消除各种携带污染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生化分析仪的样本针在两个样品间或两个测试项目之间以去离子水清洗,如清洗不干净,前一测试样本或项目的残留部分将对下一测定产生影响[2]


样本针建议使用专用清洗液(碱性或酸性清洗液)提高清洗效果,同时加强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出现老化时及时更换。


每个临床实验室都应主动及时发现检测中的携带污染,特别是使用开放检测系统,保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是避免交叉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柯培锋,刘冬冬,徐建华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携带污染的发现及其解决方案[J].广东医学,2014,(11):1728-1730,1731.

[2]莫云钧,覃俊龙,张秀明.生化检测系统携带污染的分析与处理策略[J].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0):77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