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红细胞、大血小板复合干扰血小板检测,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2023-04-17 15:07 文章来源:
作者:聂志文 高谦 厉倩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血小板作为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过程,是相关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血小板计数指的是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 成人正常值为125~350×109/L。
血小板减少会延长出血时间,在严重损伤时可发生大出血。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时,轻度损伤即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会出血;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常常会发生自发性出血。临床上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的患者,需要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准确计数血小板,尤其是低值血小板计数,是检验人员为临床诊疗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手段。然而,一些干扰因素可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阻抗法(PLT-I)检测血小板时,遇到大血小板、裂红细胞分别干扰检测的情况较多见,但同时遭遇大血小板和裂红细胞干扰检测的情况少见,以下为笔者遇到的一例。
案例回顾
患者一般资料:男,89岁,头晕3周,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1周入院。入院后诊断:肺部炎症,胸腔积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不全;中度贫血。入院第一次查血常规:白细胞2.3×109/L、红细胞3.53×1012/L、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50×109/L,复查后血小板变为309×109/L。
血小板直方图明显异常,血小板参数无结果,触发本实验室镜检复核规则(图1)。
镜检复核估算血小板总数与机器复查后结果不一致,并发现有裂红细胞,巨大、大血小板复合干扰血小板计数(图2)。
用希森美康网织红通道复做,结果为110×109/L。检测结果与镜检估算结果相符合(图3)。
知识点复习
血小板分类
根据血小板的体积大小,可分为:
正常血小板
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型,直径约2~4μm,无核,瑞-姬染色后胞质透明区呈淡蓝色,颗粒区含许多散在分布的紫红色颗粒。
大血小板
直径4~7.5µm,分为颗粒集中型、颗粒弥散型及空泡型等,正常人体中,大血小板通常少于5%。(约为红细胞直径一半至红细胞大小,正常红细胞直径为6.7~7.7μm,平均7.2μm。)
巨大血小板
直径>7.5µm,甚至可达20~50µm,形态不一,可呈圆型、椭圆型、哑铃型等,呈蓝色或紫红色,颗粒多,大小相似。常分为颗粒集中型、颗粒弥散型及空泡型等。
血小板检测
方法有多种,分别为:
参考方法
用荧光素标记的CD41、CD61抗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LT。
阻抗法PLT-I(最常用方法)
检测颗粒物的大小,依据血小板体积与红细胞体积差异来区分检测计数。
优点是检测成本低,对于正常的标本准确性、重复性高,易普及;缺点是容易受类似体积大小的颗粒干扰,不能将PLT与小RBC、大血小板、RBC碎片、白细胞碎片、细菌和真菌等“非PLT颗粒”区分开。
光学法PLT-O
通过染色利用血小板与红细胞在荧光反射强度上的不同和体积大小不同来区分。
优点是该方法为检测网织红时附带的方法,检测成本较低。缺点为对乏颗粒、少颗粒的血小板染色准确性较低。
荧光法(PLT-F)
使用可强烈着染血小板的荧光色素染色后,特异性地测定血小板。
优点是特异性的检测计数血小板,准确性高;缺点为使用成本较高,对机器要求高,不易普及。
手工法PLT-M
草酸铵稀释液0.38ml加20ul血液,混匀,充分溶血后吸取混悬液注入计数池,镜检计数PLT。
优点为使用的试剂器材简单,容易普及;缺点是手工法存在固有误差,受检测、计数人员的操作影响大。
血小板的生理意义及出现大血小板的疾病谱
血小板是具有酶和生理活性的细胞,一般认为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是较年轻的血小板,其功能活性较强,随着血小板的老化,体积收缩,功能降低。
当血小板消耗增多,血小板数减少,MPV增加,形成应激反应性大血小板,体积较大的血小板含有较多致密颗粒,可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其聚集和粘附功能较强,致使发生脑血栓等疾病的机会较大[3]。
290例大血小板标本的疾病分布
裂红细胞产生原因及出现裂红细胞的疾病谱
裂红细胞是血液循环中受到机械性外力破坏后形成的细胞碎片或者缺失部分细胞浆的红细胞,裂红细胞的参考范围尚无统一定论,普遍认为上限低于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裂红细胞在1.1%-9.4%的范围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裂红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1.20%、1.30%、1.35%[4]。
最常用的血小板检测方法
阻抗法(PLT-I)检测直方图及其意义:
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的红细胞出现的频率。一般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遇到直方图图形不规则的标本需要镜检复核。
血小板的显微镜估算
常见阻抗法(PLT-I)检测干扰因素
PLT计数假性升高
碎红细胞增多;肿瘤患者放化疗导致白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增多;冷球蛋白血症。
PLT计数假性降低
血小板聚集、采血不畅、采集后立即检测,、采血管、抗凝剂质量,EDTA依赖性聚集,血小板卫星现象;巨大、大血小板综合征。
小结
血小板检测受到的干扰因素多,不仅有检验前的采血时的顺畅以及采血后的及时、有效的混匀标本因素,还有检验中的各种因素的干扰,在有限条件下,选用可运用的方法,慎重对待每一个样本,识别干扰、消除干扰,尽可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为临床诊疗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临床基础检验形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华江1,潘扬2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DoI:10.13602、j.cnki.Jcls.2015.01.04
[3]林宝顺1,郑德柱1,刘文星1,林祥泉2大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第21卷第1期
[4]鲁伟 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关于裂红细胞的标准化及临床应用建议临床检验杂志2014年6月第32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