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结果突现异常?这4种情况检验人不可不知!
2023-06-25 15:06 文章来源:
作者:张佳玲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临床医生和患者对于检验的要求日益增高。检验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自己做自己的事,而是更多地需要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和临床医生、患者之间密切沟通交流。
集临床之所需,提出更多的检验诊断建议,与临床一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诊疗工作,而不单单只是报告检验数据,做个“机器人”。
凝血常规检测是每个实验室必做的检测项目,指标只有寥寥几个,但是却作用巨大,尤其是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是需要进行密切监测的。
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要做的不只是上机检测、报告数据,往往需要密切与临床沟通,包括但不限于查看病历、电话沟通、查阅文献等。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近期遇到的案例。
粟某,老年女性 ,盆腔恶性肿瘤,此次入院为定期化疗。
【凝血常规结果显示】
APTT、TT异常升高,APTT 67.1 s(参考范围:28.5-43.0 s),TT>240 s(参考范围:14.0-21.0 s),其余指标无明显异常。
看到这一结果,我脑海中迅速闪过“有没有可能是肝素污染?”。本实验室使用的是STAGO血凝仪和其配套试剂,PT和FIB试剂中含有特定的肝素抑制剂,因此一般不受肝素的影响;而APTT和TT试剂对肝素敏感,血浆中含有少量肝素即可大幅升高。
因此立即联系临床,询问肝素使用情况,护士告知此病人是从输液港抽血,在抽血前使用过肝素冲管。检验人员遂建议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凝血功能,第二次结果:APTT:39.2 s,TT:15.3 s,均在正常范围内。最后发放第二次的结果,避免由于肝素的干扰给临床错误的检验报告。
何某,中年女性,乙状结肠癌。
【入院首次凝血常规结果】
PT 12.7 s(参考范围:11.0-15.0 s)
APTT 27.8 s(参考范围:28.5-43.0 s)
FIB 3.98 g/L(参考范围:2.0-4.0 g/L)
TT 17.3 s(参考范围:14.0-21.0 s)
DD 17.91 ug/ml(参考范围:0-0.5 ug/ml)
FDP 44.24 ug/ml(参考范围:0-5 ug/ml)
患者为首次就诊病人,无历史检查记录,面对这种APTT稍低,DD和FDP大幅升高的结果,检验人员首先查看标本的性状,有无凝固、严重溶血、脂血等。
把标本取出,首先观察无溶血、脂血;再观察标本白膜层是否平整,发现有些稍微的不平,挑标本看到有很细微的凝块和血丝,因此怀疑标本存在微小凝集。
当即检验人员电话沟通护士,建议重新抽血并立即颠倒混匀送检。
【第二次结果】
PT 13.2 s,APTT 33.3 s,FIB 3.99 g/L,TT 18.2 s,DD 0.22 ug/ml,FDP 1.78 ug/ml。
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印证了之前的猜测。
田某,中年女性,宫颈癌,入院化疗。
【入院凝血常规结果】
PT 19.6 s(参考范围:11.0-15.0 s);
APTT 82.9 s(参考范围:28.5-43.0 s);
其余指标无明显异常。
PT和APTT同时升高,那就打开患者病历吧,看看是否有相应的体征和用药史。病历中看到:2022年11月底患者感染新冠后出现左下肢疼痛,超声发现左下肢静脉血栓,现口服利伐沙班20mg qd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是直接Xa抑制剂,口服吸收快,体内半衰期5-13h,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和血栓性病。影响因素少,抗凝效果不次于华法林,而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应用利伐沙班后,PT、APTT不同程度地升高。
黄某,老年男性,肺癌,到期入院化疗。
【凝血常规结果】
PT 28.4 s(参考范围:11.0-15.0 s)
APTT 61.1 s(参考范围:28.5-43.0 s)
FIB 9 g/L(参考范围:2.0-4.0 g/L)
TT 21.6 s(参考范围:14.0-21.0 s)
DD 2.23 ug/ml(参考范围:0-0.5 ug/ml)
检查标本性状:中度黄疸。
【查看其他检验指标】
【血常规】
WBC 20.53×109/L(参考范围:3.5-9.5×109/L)
NEU% 90.8%(参考范围:40-75%)
【肝功能】
ALT 271.3 U/L(参考范围:0-41 U/L)
AST 279.9 U/L(参考范围:0-40 U/L)
TB 332.5 umol/L(参考范围:0-21 umol/L)
DB 288.2 umol/L(参考范围:0-5 umol/L)
IB 44.3 umol/L(参考范围:2-18 umol/L)
TP 58.4 g/L(参考范围:66-87 g/L)
ALB 29.6 g/L(参考范围:35-52 g/L)
GLB 28.8 g/L(参考范围:20-40 g/L)
ALP 796 U/L(参考范围:40-129 U/L)
GGT 394 U/L(参考范围:0-60 U/L)
【感染指标】
PCT 2.130 ng/ml(参考范围:<0.046 ng/ml)
IL-6 475.30 pg/ml (参考范围:<7 pg/ml)
可以看出,患者梗阻性黄疸、肝功受损、营养状况差、感染严重、凝血功能紊乱。继续查看患者病历,其中有一条医嘱吸引了检验人员的注意: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已连续输注三天。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复合制剂,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我院医生习惯用此药预防感染。但它也存在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重视。比如:1、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死;2、可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尤其是当患者有肝脏疾病或胆管梗阻,或同时合并肾功能障碍时,应监测头孢哌酮的血药浓度,根据需要调整用药剂量;3、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可导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5、可引起急性白细胞减少;6、可导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7、可引起血尿。
对于本案例,头孢哌酮舒巴坦可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
1、头孢哌酮化学结构中含有N-甲基硫代四氮唑基团,该基团能够直接抑制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减少,使机体凝血功能发生障碍。
2、头孢哌酮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约50%的药物由胆管排入肠道,该药在肠道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从而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该患者梗阻性黄疸,并且营养状况差,加重了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进一步导致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可致PT、APTT延长,出血风险高,严重时甚至可以出现血尿、消化道出血等。
综合考虑此患者的情况,检验结合临床,电话与主管医生直接沟通:阐明患者目前的情况,建议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换用其他不会导致凝血障碍的抗生素,同时输注维生素K和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建议请药学部会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临床医生听取了检验建议,发起多学科会诊,当天即停用了头孢哌酮舒巴坦,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抗感染治疗,同时输注血浆和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并尽快完成介入治疗降低黄疸。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T 14.2 s,APTT 41 s,FIB 6.94 g/L,TT 20.1 s。这个案例体现了检验和临床的完美合作。
随着检验医学的日益发展,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也越来越密切频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检验人员不仅要把控好检验过程方方面面的质量关卡,也要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用我们检验人细腻的心思、过硬的检验和相关临床知识,尽力参与临床的诊疗活动中,给出专业的建议,使更多患者获益。
我们检验人不单单要会摆弄仪器,也要有临床思维,朝着“检验医师”发展,就像我的老师、偶像——贵老师所言,坚持临床之路,提升检验价值,在检验数字中寻找真相。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