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红博

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生化检验作为临床常用的诊断疾病、明确病情发展与观察疗效及预后的诊断工具,直接影响医师判断与后续治疗,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中。生化检验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保障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检验人员需保障检验操作与过程的科学及合理性,减少外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为明确溶血现象是否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带来影响,现开展如下研究。


认识溶血现象


  • 临床定义


溶血是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红细胞遭到破坏或者寿命缩短而发生的破裂,从而使红细胞的内容物流出。


  • 产生原因


采集不当:注射器不干燥、注射器针头过细、扎带捆绑时间过久、采集位置不当、采集过程中有污染、患者不配合采集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标本溶血。


自身原因:若患者机体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同样会导致红细胞受到破坏,如红细胞血浆当中出现一些针对红细胞自身的抗体,就很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发生凝结,发生溶血的现象。


其他原因:此外,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等均可引起溶血。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 溶血现象对肝功能测定的影响


人红细胞中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约为血清中的40倍。当标本出现溶血后,AST将由红细胞内释放到血清中,进而导致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同时,还会对后续治疗造成较大干扰。


  • 溶血现象对心肌酶测定的影响


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脱氢酶(LDH),其中红细胞LDH含量是血清的160-200倍,因此,当产生溶血现象时,会使得LDH结果发生明显增高,进而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红细胞中的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含量同样高于细胞外,若发生溶血,同样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增高。


  • 溶血现象对血离子测定的影响


钾离子(K+)为细胞内液中主要阳离子,溶血发生时,将导致细胞内的钾离子释放至细胞外,进而导致钾离子浓度明显增高。此外,溶血还会导致血液PH下降,进而使得血清钙离子(Ca+)升高。


  • 溶血现象对免疫项目测定的影响


相关研究指出,溶血会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使结果提升到20倍。此外,溶血的发生将释放红细胞内的胰岛素降解酶,随着溶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不断降解,从而导致浓度降低,进而对后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 溶血现象对血脂项目测定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甘油三酯(TG)的影响是正向干扰,重度溶血(+++及以上)时升高;溶血对总胆固醇(TC)的影响是正向干扰,重度溶血(+++及以上)时升高。干扰机制为:与红细胞内含有一些低浓度的脂蛋白、胆固醇酯等有关。


标本溶血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响甚微。


  • 溶血现象对血糖项目测定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血糖(GLU)的影响是负向干扰,中度溶血(++)时降低。干扰机制为:GOD-POD法Glu测定原理,标本溶血后血清被稀释以及红细胞破裂后释放还原性辅酶中和反应过程中部分中间产物H2O2,使得反应最终产物醌式染料浓度降低,两方面影响因素综合导致Glu测定值偏低。


讨论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为了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在检验前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溶血的可能,如果有的话,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或者选择其他适合的检验方法来避免结果的误差。同时,在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溶血可能带来的偏差,并综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判断。


溶血现象会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保障后续诊疗效果,当发现血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时,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采血,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