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庆彩

单位: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80岁,主因厌食6天,间断发热4天于2023年6月27日14时55分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厌食、进食少,4天前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达38.5℃,体温多于午后上升,可自行降至正常,伴有乏力、口干、口苦,无咳嗽咳痰,于当地诊所给予头孢类抗炎、抗病毒药物(具体不详)输液治疗3天,发热时给予尼美舒利口服治疗,2天前自测新冠病毒抗原阴性,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以“发热”收入院。


查体T36.5℃,P8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双侧颈部、腋下均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1.5cm大小,质较软,无压痛,活动度可。双肺呼吸音粗,右肺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胸部CT:1、考虑支气管炎,双肺下叶炎性病变,纵膈多发淋巴结,建议治疗后复查;2、双肺多发微结节,建议年度复查;3、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4、T12椎体变扁,请结合临床;5、肝脏密度不均,请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均阴性,血常规示白细胞稍低,血涂片可见不典型淋巴细胞:2.0%,CRP及血沉增高。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患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患者白细胞低、高龄、有感染加重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风险,给予头孢他啶抗炎治疗,患者血涂片可见不典型淋巴细胞:2.0%,且有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存在病毒感染,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6.28下午患者出现高热,伴畏寒,体温最高达39.6℃,立即抽取血培养送检,感染CD64指数74.61,明显增高。加用左氧氟沙星,患者过敏给予停用。考虑患者感染加重,停用头孢他啶,给予舒普深抗炎治疗。


之后几天患者仍诉畏寒、乏力、食欲不振,有间断发热,体温最高到39.2℃(体温表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双侧颈部、腋下均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感染CD64:89.16↑,细胞因子:IL-6:35.01↑,INF-γ6:6.72↑,均明显高于正常。


7.4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仪报警,此患者血培养需氧瓶报阳,进行转种涂片染色如下图所示:2.35天报阳,镜下呈G-小杆菌,“细沙样”高度怀疑是布鲁菌感染,故立即通知临床,建议查布鲁菌凝集试验,并详细追问患者接触史。


后反馈患者诉1个月前曾接触羊粪,给予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虎红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1:800↑,考虑符合布氏菌病。


image.png

image.png

阳性需氧瓶转种血平板经培养24小时未见菌生长,培养48小时后菌落形态如下图所示,无色、光滑、突起、边缘整齐,追做尿素试验阳性。报告临床危急值,血培养(需氧瓶):布鲁菌某种。考虑患者伟接触羊粪后导致感染布鲁菌,加用利福平治疗。


image.png


继续培养72小时时菌落形态如下图所示,明显比48小时菌落稍大一些,但整体仍较一般细菌小,经革兰染色涂片G-小杆菌。


image.png


目前考虑患者布鲁菌感染,已给予抗G-杆菌治疗,但患者仍间断发热,伴畏寒,仍有乏力,食欲不振,考虑布鲁菌仍未控制,后建议患者转到市传染病医院。



二、讨论分析
 

布鲁菌属为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属,包括马耳他布鲁菌(也称羊布鲁菌)、流产布鲁菌(也称牛布鲁菌)、木鼠布鲁菌、绵羊布鲁菌、猪布鲁菌、狗布鲁菌、B.ceti、B.microti、B.pinnipedialis。


容易感染羊、牛、猪等家畜,可以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含有布鲁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物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或被布鲁菌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尘埃等。


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全身乏力、为主要症状,以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较多。急性期以畏寒、发热多见,常见弛张热、不规则热、持续性低热。慢性期患者仅感觉长期乏力和低热。


本病例中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厌食,进食少,4天前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达38.5℃体温多于午后上升,可自行降至正常,伴有乏力、口干、口苦,符合布鲁菌急性期临床症状;双侧颈部、腋下均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1.5cm大小,与布鲁菌临床特征相符。


布鲁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球杆菌、两端钝圆、偶见两极浓染,无芽胞、常单个存在,很少成对或短链排列。革兰染色弱,镜下呈“细沙状”。专性需氧,生长缓慢,在血平板上培养4-5天可形成直径0.5-1.0mm,无色、突起、边缘整齐的光滑菌落。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但也有阴性,分解尿素(绵羊布鲁菌除外)。


本病例血培养需氧瓶2.35天报阳,结合平时工作,一般布鲁菌报阳时间多2-4天,而且曲线较平缓,镜下“细沙样”G-小杆菌,培养生长较缓慢,24小时未见菌落生,48小时生长很小一层无色、光滑菌落,再结合尿素酶试验阳性,高度怀疑布鲁菌,立即通知临床,并提示加做布鲁菌凝集试验及积极详细询问流行病史。


临床接到通知,加做虎红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1:800↑,又经详细询问得知本患者一月前曾因种花接触羊粪,符合布鲁菌病,给予多西环素加利福平并转市传染病医院专科治疗。


回顾整个病例,结合《布鲁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19),病人有发热、乏力典型的临床症状、多发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特征,询问病史有较明确的接触羊粪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虎红凝集试验阳性,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疑似布鲁菌,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布鲁菌,符合布鲁菌病的诊断。



三、总结


1、作为检验人,日常工作中要积极汲取专业前沿知识,但更要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尤其遇到典型病例,要充分发挥我们“火眼金睛”的作用。


2、多了解临床知识,学习临床思维,在这个病例中发现高度怀疑布鲁菌,积极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与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


3、对待标本如同对待患者,要有温度、有热情,更要耐心以及认真探索的精神;与临床要积极沟通,及时沟通,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