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分析及解决策略
2025-02-08 16:14 文章来源:
作者:温小娟 吴常春
单位: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前言
在输血医学领域,血型的复杂性始终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关键挑战之一。人类已识别出 30 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包含近 300 个抗原,其中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产生遵循特定规律,而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产生常不循 Landsteiner 规则,这些意外抗体多为 IgG 类型,是引发免疫溶血性反应、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的重要因素。在基层医疗环境中,尤其是县级医院,受限于设备与专业资源,处理此类复杂血型问题更为棘手,但每一次成功应对都为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积累了宝贵经验。
案例经过
一位 30岁的女性,孕28周产1,患者贫血入住我院,红细胞计数仅 2.9×1012/L,血红蛋白低至 63g/L,已达中度贫血程度,急需输血治疗来挽救健康。在血型鉴定环节,确定其为 B 型 Rh(+),然而后续的检查却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这一结果瞬间使输血工作陷入困境。 进一步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显示,如(图1)抗筛Ⅰ(2+)和抗筛Ⅲ(3+),抗筛Ⅱ呈阴性,这种结果为后续的诊断和配血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初次交叉配血时,与普通 B 型 Rh 阳性供血者配血,主侧出现双群凝集现象(图2),次侧则表现正常。
图1
图2
根据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谱查知,OI(-),OII(4+),OIII(4+),患者不规则抗体可能为抗E、抗c、抗M中的一个或同时存在。
案例分析
通过上谱细胞鉴定操作,先上试管法及卡后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比对,判定为该不规则抗体为抗-E,最终成功确定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 IgG 抗 E 抗体。为最大程度降低输血风险,必须筛选 Rh E 阴性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确保患者安全。 经过不懈努力,在近 10 个供者中成功找到了与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选择献血员 1.5U RhE阴性袋血与患者交叉,盐水法、卡式法显示主次侧结果相合.患者输注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第二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提升至 73g/L,贫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经验总结与工作启示
在本案例中,患者为女性,虽无既往输血经历,但有一次妊娠史,由此推测是妊娠免疫致使其体内产生不规则抗体(抗 - E),进而引发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此案例有力地凸显出在县级基层医院的临床输血工作里,全面且细致的输血前评估意义非凡。
孕产妇作为备受瞩目的特殊群体,其输血管理工作更需严谨规范,应制定详尽的相关制度与对策。比如,临床应确保在孕妇可能分娩的前 3 天向输血科提交常规备血申请,输血科接收标本后,需即刻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一旦出现疑难血型或筛查出意外抗体,输血科首先应迅速进行疑难血型鉴定或抗体鉴定,并及时与临床沟通;故而,针对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或存在反复输血情形的患者,必须严格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流程,这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有效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尚红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7-139.
[2]王晓宁,赵震,刘冰,李凌波.临床待输血患者RhE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4):801-805.
[3] 临床输血个案精选/于洋,王秋实,苗天红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9.
[4] 输血相容性检测及疑难病例分析/桂嵘,张志昇,王勇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谭金哲,黄春妍. 类e特异性自身抗体鉴定1例[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400-401. DOI:10.3969/j.issn.1671-2587.2016.04.033.